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美术高考 研究生 自考 成人高考 专升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论文 驾照考试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检员 单证员 教案 专题 考试资讯 文档
 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校访谈 - 正文
2013高考 福建高考 福建省质检 各省高考 历年资料 高考志愿 录取分数线 招生计划 高校招生 录取查询 招生章程 成绩查询 招生简章 高校专业 高考试题答案
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作文 高考政策 高考模拟题 招生专业 高考大纲 心理减压 高考状元 自主招生 保送生 公安警察院校招生 美术高考 高校频道 高校分数线 各省分数线
全国高考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香港 澳门 上海春季高考 天津春季高考 山东春季高考 福建高职单招 重庆高职单招 浙江高职单招 吉林高职单招 单独招生 港澳台联招

2013年同济大学自主招生选才思路访谈

来源:东方网 2013-5-2 9:44:44

东方网5月2日消息:同济大学今年“动真格”了自主招生面试时,首次加入了动手实验。考生要在给定的一个小时内,根据报考的科目类别,在现场做一个物理或化学实验。

  为建立多元评价体制,近年来同济在推进自主招生改革试点过程中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大学在传达怎样的选才理念、又遇到了哪些问题?记者专访了同济大学招生办主任廖宗廷教授。

  文汇报:从2003年国内大学推出自主招生试点以来,最近几年,这项招考制度受到的诟病不少,考生的考试负担也大大增加。同济大学是首批加入自主招生试点的国内高校,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同济的选才理念是什么?

  廖宗廷:大学之所以要在传统高考之外推出自主招生选拔,是希望打破传统高考指挥棒下的“以分数论英雄”的人才观。

  我们到国外大学去考察,发现他们的人才选拔理念和我们很不一样。国外的多数大学反反复复强调的是考生的个人兴趣、爱好,鼓励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专业,做喜欢的事情。很多名牌大学在录取学生时,大量的教授都被派去读考生的资料。我所了解的一所美国名校,一位考生的申请资料至少要发给4名教授组成的招生小组审读,如果有2位教授反对录取,还要发给小组外的专家再评审。

  在这个方面,我们和国外大学的反差是很明显的:国外大学试图从资料中读出学生的特点、兴趣、特长,从他的学习成绩、社会活动等各方面去考察一个学生。而我们的大学,很多还在“靠分数识人”的阶段。

  大学自主招生,根本不应该去“掐尖”。因为考分高、成绩好的学生,本来凭借高考就可以被他心仪的学校、专业录取。

  以同济这样一所综合型且尤以工科见长的高校来说,我们在历年的招生中发现了一些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工科专业,都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但在这一点上,基础教育的评价体系是缺位的。一些动手能力强、有创造力的学生,他们的才能无法在现有的招考体制下反映出来。

  所以,比起纯高分生,我们更喜欢有特长、有动手能力的学生。

  文汇报:若如您所说,自主招生的本意不是掐尖,而是选拔有学科专长和发展潜质的学生,那么这个理念有没有体现在你们的选拔体系中呢?

  廖宗廷:最近这些年,我们的自主招生已经超越了“选拔”这个层面,而是建立了从“育苗”到“选苗”的全过程探索。培养创新人才,大学不能再坐等中学把人送上门了。因为高考指挥棒存在多年,很多中学的师资配备和教学条件,无法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有一些科目和知识,如果没有大学的介入,靠中学一己之力恐很难开展。

  所以,我们有了建立“苗圃”的设想。比如,同济土木工程学院在上海晋元高级中学建有一个育苗点“结构设计创新实验室”。一些对结构工程感兴趣的中学生,可以通过第二课堂到实验室参加各种学习和动手实践。进这个实验室的同学不是凭成绩考的,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发报名。

  几年实践下来,一些“好苗子”确实被培养出来了。比如,每年同济都会主办面向中学生的结构设计邀请赛,经过专家评审和考核,表现优秀的学生就可以获得自主招生面试“入场券”。最近一两年,有一小部分学生读高二时就拿到了面试“入场券”。我们希望这些学生能用好这次机会,即便到了高三,也要留出一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研究,而不是每天从事机械的应试训练。

  文汇报:听很多学校老师和家长反映,虽然很多大学都声称注重学生的爱好和特长,但真的到了自主招生考场,成绩还是第一位的。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廖宗廷:学生有必要明确一点:你的爱好,最好能和自己的能力相匹配。

  爱好,有真假之分。在面试的时候,考官只需提几个问题,就可以测量考生对一个学科爱得有多深、能力有多强。

  在每年的面试里,我们发现学生有不少“假”爱好,这需要引起更多人的重视。

  一个典型的问题是,不少前来面试的学生都是竞赛生。按理说,竞赛生的获奖科目,就应该是他的长板。但一些竞赛生报考具体专业时,常把证书作为垫脚石,考虑的第一件事情是凭竞赛优势填报一个热门专业。比如,持化学竞赛证书的同学在自主招生时表达希望读建筑、汽车等专业的意向。遇到这类学生,考官会有疑问:你的爱好是什么?如果是化学,那么就不应该选偏力学的专业;如果不是化学,那么就不应该走自主招生这条路,而是通过高考考自己心仪的专业。

  作者:樊丽萍来源文汇报)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